自我和弟弟將幾個孩子陸續(xù)接回城里上學(xué)后,一向閑不住的母親又跟著村里的一幫老太太干起了幫人串珠串的活兒,。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幾十個珠子編織成一串,,手工費居然還不到一毛錢,。 那會兒回村看母親,,時常見她坐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安靜地編織著各類鑰匙扣,、手串,、長鏈……身旁的竹編籃里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珠子、五顏六色的絲線,。微風(fēng)吹來,有枝葉聲聲作響,,樹下的母親神情專注,安靜得像是一幅畫,。 我曾因心疼母親的勞累,,“豪氣”地裝了一袋子珠子與絲線回城,,自信下次再來看母親時,,一定能將這些珠子全部成串地完美帶回,。誰知第一天晚上,我興致勃勃地忙了兩個多小時,,也才勉強弄好了七八串,,其間勾線針扎了五次手、珠子弄撒了兩次,、打火機燒線收口燙了一次手……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地忙活一個晚上,居然還沒掙到一塊錢,,我氣餒得恨不得倒了那些珠子,。 耗時近一個月,我才拎著那些珠串回了村,。母親拿尺子量了量長度,,又細數(shù)了一下編織的花形,不是尺寸不達標(biāo),,就是線花的個數(shù)錯了,一遍查下來,,合格的竟然不足十個,。這下可好,不僅結(jié)不到錢,,還得賠人家絲線和珠子。 我懊惱地勸母親不要找累受了,,家里又不缺那“仨瓜倆棗”的錢兒,還是早早辭了這手工活兒才好,。 母親怪我不負責(zé)任,,她細細地將那些編錯得不太離譜的珠子、絲線拆下來,,及時編織補救回來,,而無法修補的,,母親也全部掏錢買了下來,,經(jīng)過她巧手的二次加工,那些“廢棄”的珠串后來都成了我背包,、長裙上獨有的裝飾,,整整美了四季。也是在那時,,我才知道每每交貨日,,鄰里大娘、嬸子們總會被無情地退回一些不達標(biāo)品,,她們時常帶著它們來央求母親補救,,而母親總能細致地解決好。 后來再領(lǐng)新任務(wù),,不少嬸子,、大娘干脆跟著母親一起在大槐樹下編織,相互學(xué)習(xí),,又相互幫忙,。有個外村的李家嬸子,年齡不算大,,手卻不巧,,還喜歡接活兒,她兒媳婦心疼她腰不好,,退品又太多,,已嚴(yán)厲禁止手工珠串再進門,她不敢把鉤針的用具、材料帶回家,,就把它們“丟”到母親這里,。每回來時就跟地下組織接頭似的,要等她兒媳婦上班才敢裝作散步一路摸過來,。 母親時常幫李嬸子編織,,而她也幫著母親劈絲線,比起有些年邁的人,,李嬸子的眼睛算是極好的,。 “總有我擅長的步驟嘛。”每每這時,,李嬸子就像是找到了自信,,膨脹得不得了。 圍在母親身邊一起串珠子的七大姑八大姨越來越多了,,她們開始細致地分了工:批線,、串珠、編花,、上卡,、收口……各司其職、有條不紊,、既忙碌又和諧,,在枝繁葉茂的大槐樹下,好看得更像一幅畫了,。 每每回村,,家里可真熱鬧呀,王家嬸子,、張家大媽……家長里短,、妯娌趣聞……八卦個沒完,一幫人笑得前仰后合,,卻又不忘忙手中的活兒,。母親時常指揮我和弟弟買回茶葉、餐巾紙,、瓜子……她那棟三屋老堂儼然成了流水小作坊的盤據(jù)點,。大家的珠子、絲線,、工具……全部放在這里,,每日飯后,大伙兒陸續(xù)趕過來集體忙手工,,夜晚再一一散去,。 開春時,,母親打來電話,想在老屋里裝個網(wǎng)線,,我一問才知,,居然有年輕的寶媽也加入了小作坊,母親想著年輕人都愛刷視頻,,便決定在小作坊里提供網(wǎng)絡(luò)服務(wù),。 年輕人的加入為小作坊開辟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她們網(wǎng)購了各種珠子,,又在網(wǎng)上學(xué)了各式編織方法,,還拍了編織視頻,將成品掛到網(wǎng)上售賣……一時間生意竟出奇的好,,連帶著我和弟弟每次回去,,都要幫著打包、發(fā)貨,。 如今,,母親的珠串小作坊在我們村也算小有名氣,母親的晚年生活也越來越幸福,。每當(dāng)提起母親的珠串小作坊,,村里的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不已,。而母親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她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編織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也讓我們?yōu)樗械津湴梁妥院馈?/p>
|
母親的珠串小作坊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4-05-15 作者:□吳娜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