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能聽到一個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殊不知這個成語的發(fā)生地就在我的家鄉(xiāng)---河南省澠池縣。這個成語與東漢初年發(fā)生在澠池境內(nèi)的一場重大戰(zhàn)事密不可分,,這個成語與東漢時期的征西大將軍馮異緊密相連,。 ![]()
澠池古稱黽池,因城西有池,,池中注水生黽(一種水蟲)而得名,。它地處崤函古道,西接陜州,,東連新安,,曾為洛都邊邑,自古為兩京(今西安,、洛陽)之間的戰(zhàn)略要地,。北宋時,宋祁就在《澠池道中》一詩中描述:此去崤函天設險,,古來京洛地多塵,。 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東)人,,出自姬姓馮氏,周文王后裔,,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七位,。早年曾為王莽效力,,后歸順劉秀并為東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 史載,,西漢末年,,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綠林、赤眉農(nóng)民起義,。建武三年(公元27年),當赤眉軍千里行進到達澠池時遭到了馮異軍隊的阻擊,。這時一直尾追赤眉軍的鄧禹,、鄧弘軍隊也及時趕到,與馮異共商圍殲事宜,。馮異認為赤眉軍現(xiàn)時十分強大,、不可強取,建議先采取誘降策略,,繼而由二鄧率兵截斷赤眉軍東歸之路,,自己則率部從西面攻打,,兩面夾擊,、方可取勝。然而鄧弘不聽馮異所言向赤眉軍開戰(zhàn),,戰(zhàn)斗中,,赤眉軍觀察到對方由于糧餉缺乏,士兵饑餓難耐,,便紛紛丟棄輜重車輛,,佯裝敗退。鄧弘兵不知是計,,紛紛爭搶食物,,赤眉軍反戈一擊,鄧弘軍隊大敗而逃,。馮異,、鄧禹見勢匆忙率兵救援。勢不可擋的赤眉軍,,又將馮異,、鄧禹軍打得一敗涂地。兵敗后的鄧禹率領殘部逃往澠池東南的宜陽,,而馮異則棄掉坐騎,、丟盔卸甲,徙步走回大本營溪阪(現(xiàn)澠池縣禮莊寨村),。 ![]()
馮異退回溪阪后,,重整旗鼓,很快又組織起了一支數(shù)萬人的軍隊,,將士們晝夜取土修筑戰(zhàn)時城堡,,人稱“馮異城”。數(shù)日后,,馮異與赤眉軍約期再戰(zhàn),。開戰(zhàn)前夜,,馮異挑選精兵強將,扮成赤眉軍埋伏于道路兩側,。次日拂曉,,赤眉軍攻打馮異軍前部,馮異派少量兵士前去應戰(zhàn),,赤眉軍看到對方兵弱,,便大舉進攻。這時預先埋伏的馮兵突然殺出,,由于服飾與赤眉軍相同,,對方難辨真?zhèn)巍Ⅲ@慌失措,、潰不成軍,。馮異乘勝追擊,在崤底(現(xiàn)澠池縣陽光溝一帶)大破赤眉軍,,8萬余人被迫投降,。 赤眉軍在澠池遭到重創(chuàng),元氣大傷,,所剩的近10萬人轉戰(zhàn)宜陽,,又陷入了劉秀設置的重圍,幾經(jīng)奮戰(zhàn),,這支西漢末年最大的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慘遭失敗,。光武帝劉秀聞報澠池大捷,特下詔書嘉獎,,其中盛贊:“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演變?yōu)槌烧Z,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馮異故城”位于澠池縣仰韶鎮(zhèn)禮莊寨村西南,距離縣城約八公里,。身為一個澠池人卻一直沒能去親眼看看實為一樁憾事,,帶著好奇、懸念、復雜的心情,,在中秋時節(jié)踏上了尋訪“馮異故城”之路,。 從澠池縣城出發(fā)沿澠禮公路向北,驅車不到五公里,,路邊一塊“馮異城遺址”左轉1.2公里的指路標牌便映入眼簾,。為了更好地了解 “馮異故城”的情況,我提前約了禮莊寨村的村民劉永民作為向導,,今年74歲的劉永民曾經(jīng)是禮莊寨村的老支書,,精神矍鑠、熱情好客,,他向我講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劉永民的帶領下,出村向西約300米就是禮莊寨水庫大壩,,在大壩的西側盡頭有一條不到兩米寬的土路,。他用手指了指說,從這里往西南方向走就是“馮異故城”了,。 ![]()
這是一處被冷落的故城遺址,,座落在一塊面積約30畝的臺地上,,三面都是深溝,。落葉飄零,烏鴉聒噪,,放眼望去,,一道雜草叢生的土城墻橫臥在田野里,已傾圮廢棄,,衰敗殘舊,,甚是蒼涼,讓人很難相信這是當年威震四方的馮異城,。城堡有南,、北、西三面構成,,呈“凵”字形,,現(xiàn)存城墻底部寬約20米,頂寬約5米,,殘高約20米,。殘存的城墻為土質(zhì)結構,夯土層土質(zhì)有別,,厚薄不勻,,夯窩疏密不均。 劉永民說:“在1964年以前,這里被稱為‘鬼修城’,,正是因為名字聽起來陰森恐怖,,又加上這一片有很多墳墓,所以村里的老百姓都很少來這里,。” 當?shù)厝藶槭裁窗堰@個地方叫“鬼修城”,,這得從一個神話傳說講起。相傳很久以前,,閻王爺看對了這片風水寶地準備在此修城盤踞,,受到土地神的反對阻撓,雙方僵持不下,。于是閻王爺就和土地神約定,,若小鬼們能在一夜之間修成城堡,此地就歸屬閻王地盤,,反之就放棄永不相擾,。話說不到夜半三更時分小鬼們就已筑起三面城墻,眼看第四面城墻就要開始砌筑,,土地神靈機一動,,用簸箕代替公雞翅膀扇幾下并模仿公雞打鳴,眾小鬼以為天之將亮紛紛棄城離散,。 據(jù)劉永民老人回憶,,同樣是在1964年,那年他14歲,,村子里來了一支“文化工作隊”,,就住在他家老院的南屋房里。工作隊隊長是當年的洛陽地委第一書記,,名字叫紀登奎(后任國務院副總理),,工作隊隊員多數(shù)來自北京八一電影制片廠,他記得最清的一個演員名字叫陳強,。工作隊駐村期間幫助查找了很多文獻史料,,并確認群眾們常叫的“鬼修城”應是東漢時期的大將馮異為了戰(zhàn)事所筑。直到2000年9月,,這座故城才以“馮異城古城址”的名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異故城”的存在,記錄著仰韶大地滄桑,、厚重和深邃的歷史,。它一路從東漢走來,在時光里屹立了1900多年,,見證了太多的刀光劍影,、鼓角爭鳴,,目睹了朝代的風譎云詭、興衰更迭,。 沒有了故事的歷史,,不能稱其為歷史。“馮異故城”不僅是一處文化古跡,,更是一個守望者,。它守望著古城澠池的悠久歷史,守望著這里的秀美山水,。“馮異故城”不僅是河南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一處值得人們前來探訪和緬懷的歷史遺跡,應及時加強對它的保護,,決不能讓風燭殘年的“馮異故城”過早地化為塵埃和煙云,。(梁小衛(wèi)) ( 編輯:sbh ) |
遠去的馮異故城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4-09-19 打印

- 上一條:桂子飄香月又圓
- 下一條:白天鵝落腳的地方是我們心中光明的河